识字教学应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

彭艳红

 

汉字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,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,是人们进行书面交际的工具,而且具有鲜活的生命,是音、形、义三者的结合体。读准字音、认清字形、理解字义是小学阶段识字教学要达到的主要目标。但仅凭教师枯燥地讲解、学生机械地读写是难以达到这一目标的。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,激发其对汉字学习的喜爱之情,使之更加轻松、愉悦地学习汉字。

一是音美以感耳。汉字所独有的四声变化,押韵、变调等特点无不给人一种神奇的音韵之美。在教学时,要多让学生开口读,引导其把字带入词中读,把字带入文中读,把字带入不同的语境中读。通过读,去感悟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声调、节奏、平仄之变化,让耳朵去感受汉字的音韵和谐之美,并沉醉于优美的朗读声中。

二是形美以感目。首先,从造字方法来看,无论象形字还是指事字、形声字、会意字归根到底都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义的汉字,具有突出的象形之美。其次,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来看,主要经历了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、隶书和楷书五种样貌,其由繁到简、由象形到抽象符号的演变过程充分展现了汉字神秘的动态之美。此外,从结构上来看,汉字讲究笔画错落有致、疏密相间,尽显中和、平衡之美。同时,横竖点撇捺等基本笔画能勾勒出几万个形态万千、生动鲜明的感性形象,使之不乏灵活、个性之美。因此,在识字教学时,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的笔画、笔顺和间架结构,领悟汉字的构字规律,感受汉字如诗如画的魅力。

三是意美以感心。汉字源于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朴素认识,是一种表义符号,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之美。如“人”在甲骨文中的形状就像一个鞠躬的人,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为人处世时的谦虚与和谐。因此,在识字教学中,教师应充分挖掘汉字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内涵,通过汉字的学习,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,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乐趣,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。

彭艳红.识字教学应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[J].中国教育学刊,2018,(01)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