艮(眼、很、狠、哏)
(甲骨文);
(金文);
(小篆)。
甲骨文的艮字,像人掉头扭向身后反视之形,其本义为回顾、顾盼。频频回顾则犹豫不前,故又有停滞不前之义。后世多用艮为卦名,为八卦之一,其象为山。又用为方位名,因艮在方位上属东北,故以东北为艮。
另:
艮,会意字。甲骨文从人,从朝后看的目,会人扭头向后瞪视之意。金文将目移到人背后,其义更明显。篆文整齐化。隶变后楷书写作艮。
《说文·匕部》:“艮,很也。从匕目。匕目,犹目相匕,不相下也。”解说不确切。本义当为扭头瞪视,是“眼”的初文。
艮,读gèn,由扭头瞪视眼光定止,引申为①静止,停止:泉可~,九天之上,九天之下,何所不~。进而引申为②止境,界限:所得在~。~者,限也。限立而内外不越。由瞪视又引申为③艰难,坚硬。又读gěn,由扭头瞪视,引申为④性子直,说话生硬:他的话太~了,直噎人。也指⑤食物坚韧不松脆:这萝卜真~。也指⑥硬物硌牙:饭里沙子~了牙啦。又借为⑦八卦之—,象征山:~为山。又读hén,由扭头瞪视,引申为⑧牵拉,不顺从。“艮”为引申义和借义所专用,瞪视之义便又另加义符“目”写作“眼”来表示。
眼,从目从艮会意。艮也兼表声。读yǎn,本义指①瞪视:以牙还牙,以~还~。瞪视用眼珠,故也指②眼珠:太后遂断
很,从彳(道路)从艮会意,艮也兼表声。读hěn,本义指①不顺从:见过不更,闻谏愈甚,谓之~;猛如虎,~如羊,贪如狼,强不可使者皆斩之。引申指②凶狠:太子痤(人名)美而~。此义后另作“狠”。后用作程度副词,表示③程度高:~喜欢;好得~。此义元代也写作“哏”。
狠,从犬从艮会意,艮也兼表声。读hěn,本义指犬相斗。用作“很”。表示①凶狠:~毒。引申指②下定决心:他一发~,就卖了出去。又引申指③用大力量,严厉地:~抓质量;~~打击敌人。
哏,从口从艮会意,艮也兼表声。本是“很”的异体字,读hěn,表示①凶狠:阿妈你好~也!也表示②程度高:那几个守户的闲官老秀才,它每(们)都~利害。如今读作gén,表示③滑稽,可笑,有趣:逗~。
艮,如今既可单用,也可作偏旁。不 是《说文》部首。现今设有艮部。凡从艮取义的字皆与扭头瞪视等义有关。
以艮作声兼义符的字有:限、艰、很、恨、狠、茛、哏、垠、眼、龈、跟。
以艮作声符的字有:垦、恳、根、银、裉、痕。